禽药销售热线:
畜药销售热线:
技术中心 Technology Center

中药讲堂

您的位置: 首页 - 技术中心 - 中药讲堂
中兽医药预防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应用
来源:普特威集团 日期:2017-05-04

    


    随着人们对动物进行保健防疫意识的提高,动物保健逐渐得到越来越多行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。中兽医药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动物保健防疫方面具有更多优势,为了使中兽医药在动物保健防疫中得到合理的应用,发挥更大的作用,笔者斗胆就中兽医药的保健防疫原理和应用做一个简单的梳理,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。

一、中兽医预防保健的理论基础     

    按照中兽医学理论,动物体以五脏为中心,六腑(胆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、膀胱、三焦)为五脏之表。五脏分别主管五体(脉、皮、肉、筋、骨)、五华(面、毛、唇、爪、发)、五官九窍(舌、鼻、口、目、耳及二阴);生五志(喜、忧、思、怒、恐),藏五神(神、魄、意、魂、志),化五液(汗、涕、泪、涎、唾)。

    五脏所主管的器官、神志等与五脏一起分属于五行,并按照五行生克制化,乘侮胜复及五行互藏的规律相互联系、相互制约、相互促进而形成一个整体。脏与脏、脏与腑、腑与腑以及五官九窍、四肢百骸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,通过经络密切联系,其中某一脏或某一器官有病必然殃及其余四脏以及全身。

    由于五行系统的生克制化,亢害承制关系是一种相互交错的网,因此,五脏的生克制化,亢害承制也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网络结构;五脏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,而其中的每一脏都具有五脏的部分功能,也可看作是五脏的缩影和统一体,这就是所谓的“五脏互藏”之意。

    不仅动物体的脏、腑、器、官、神、志按五行规律相互联系,一年四季,风雨寒凉,花草树木等世间万物均如此,因此,利用不同五行属性的药物,结合动物所处的季节与环境的五行属性,对不同五行属性的脏腑的生理机能或状态进行调整,使之功能恢复并保持平衡,动物即可以恢复或保持健康。

二、中兽医药调整脏腑的基本原则      

    调整脏腑,就是指在防治脏腑病变时,既要考虑一脏一腑的阴阳气血调整,更要注意各脏腑之间关系的调整,使之重新恢复平衡状态,基本原则如下。

  (一)根据脏腑病理变化,调整脏腑的阴阳气血

    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,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。如,肝病病理特点为肝气肝阳常有余,肝阴肝血常不足,故对于肝病的预防重在调气、补血、和血,结合病因予以清肝、滋肝、镇肝等。

   (二)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进行调整

    如脾喜燥恶湿,脾气主升,以升为顺;胃喜润恶燥,胃气主降,以降为和。故对脾常宜甘温之剂以助其升运,而慎用阴寒之品以免助湿伤阳;对于胃常用甘寒之剂以通降,而慎用温燥之品以免伤其阴。

  (三)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,协调脏腑之间的关系

    “虚则补其母”,“实则泻其子”;或抑强或扶弱,或二者兼施而分清主次,亦可将“补母泻子”与“抑强扶弱”结合起来,调整病脏及前后二脏三者间的关系。

  (四)根据五脏互藏理论,进行综合调整

    根据五脏互藏理论,在进行保健防疫时要综合五脏来考虑,分清主次,对主要脏器进行调整。就呼吸功能而言,五脏均参与呼吸的调节,其中以肺、脾、肾尤其重要,所以,呼吸功能失调,常重在调理肺、脾、肾三脏。

  (五)根据脏腑相合关系进行调整

    脏与腑的关系,是表与里的关系,中兽医在防治疾病时,往往将二者联系起来考虑,或脏病治腑,或腑病治脏,或脏腑同治。实则泻腑,虚则补脏。

三、四季补益原理与原则      

    随着四时气候的春温、夏热、长夏湿、秋燥、冬寒的变化规律,生物出现春生、夏长、长夏化、秋收、冬藏等相应的变化,动物体(人体)与万物一样,也会适应四时阴阳而变化。《灵枢》曰:“天暑衣厚则腠理开,故汗出”;“天寒则腠理闭,气湿不行,水下留于膀胱,则为溺与气”。意思是春夏时节,动物体(人体)腠理较稀松,易于发泄多汗,以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。秋冬时节,腠理致密少汗而多尿,以适应气候寒凉的变化。

    这种随四季而变的规律不仅存在于生理方面,疾病的发生亦是如此,《素问》载:“春善病鼽衄,仲夏善病胸胁,长夏善病洞泄寒中,秋善病风疟,冬善病痹厥”。针对当前的疾病情况而言就是说:春季多发上呼吸道疾病;夏季中期多发胸腔部位疾病;从小暑到立秋期间,易发生受凉腹泻疾病;秋季是瘟疫高发期;冬天发生的疾病往往跟肢体有关。

    四季气候不同,动物的生理特点不同,疾病情况也不同,所以四季保健防疫措施也应各有侧重。明代著名大医学家张景岳说:“春应肝而养生;夏应心而养长,长夏应脾而养化;秋应肺而养收;冬应肾而养藏”。

    道家养生原则认为四季补益应该分为两种情况:五脏之气在四季中当旺而旺的时候,春天,肝旺则养脾;夏天,心旺则养肺;秋天,肺旺则养肝;冬天,肾旺则养心;四季,脾旺则养肾;当五脏之气在四季中当旺而不旺时,就应该春补肝,夏补心,秋补肺,冬补肾,四季补脾;《修真密录》认为,前一种情况应“春无食酸,夏无食苦,四时各减时味者,谓气壮也;减其味,以杀盛气”;后一种情况应“凡和春多酸,夏多苦,秋多辛,冬多咸,调以滑甘;注云:多其时味,以养其气也”;道家养生原则还认为应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;华阳真人说:“及春夏养阳,以真气随天大运,在肝与心,气升之所;秋冬养阴,以真气随天大运,在肺与肾,肺肾者,液降之所。”关于养阴养阳,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亦有所载:“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也就是说,春夏季节宜适温补阳气,秋冬季节应滋补阴液。

    根据以上原理以及“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”的中医真谛,动物的保健防疫,就应该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,给动物投喂不同的药品,调养五脏神志,以顺应四时节气,预防疾病的发生,促进健康与生产。具体的应用原则是:春天万物复苏,适合“升补”;夏天在天为热,适合“清补”;秋天,在天为燥(长夏则湿重),适合“平补”;冬天在天为寒,适合“滋补”。在按此原则进补的时候,还需根据不同年龄、不同健康状况,选择适合当时情况的药物或食物进行调理和滋补。

四、中兽医药保健防疫的应用要点        

    综合上述中医药经典,结合现代养殖基本情况,笔者认为,在现代养殖中使用中兽药进行动物的保健防疫,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考虑,合理应用中兽药。

  (一)要根据不同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预防保健

    以养猪为例,猪分种公猪、种母猪、商品猪,其中种母猪又包含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,经产母猪又有妊娠母猪、生产母猪、哺乳母猪等;商品猪又可分为乳猪、断奶猪、保育猪、育肥猪;各个阶段的猪生理情况不同,所使用的保健药物也就不一样,除此以外,还需要同时考虑猪场的环境以及用药时的季节与天气情况。

  (二)要根据季节变化及气候变化进行预防保健

    中医学之运气学说认为:大凡疫病之至,无不与异常之气候有关,异常气候在中医里被称为“时行之气”,也有流行的规律。疫病发生的季节不同,特点也不一样,以夏至分界,先夏至为温,后夏至为暑,若夏至后三伏中多雨,则证多见热湿并重;立秋前发病,证多热重湿轻;立秋后发病(谓之秋后晚发或伏暑),证多湿重热轻。但若秋后少雨亢热,则证多见燥甚湿轻;发于霜降前证多轻浅,发于霜降后证则深重,这就是猪高热病在每年的8~11月多发的原因。

    鉴于此,对于猪高热病辨证方法可采用伤寒、温病理法相统一的辨治方法,在具体辨治时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,同时辅以六经辨证,或将两种辩证法结合运用。

    卫气阶段,可用大青龙汤或以《寒温条辨》记载的升降散、蒲氏加味凉膈散等辛凉之方加减化裁;

    气营证阶段,可用辛凉表散之品如生石膏、金银花、连翘、淡竹叶、黄芩等以清气凉营、透营转气,在清气的同时加入凉营之品,防止热毒进一步内陷营血;

    营血证阶段,可用犀角地黄汤合导赤散化裁,丹地合剂、牛黄清心丸也可用于此证。

    总之,在充分考虑动物生长周期、季节与气候变化的基础上,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(传染病史)和中兽医辨证论治原理进行预防保健,可以尽可能多的避免动物因发生疾病而造成的减产和成本降低。









在线客服

禽药

猪药
在线留言
联络我们  

品质铸就品牌,品牌提升价值

电 话:0371-65820689(禽药) 65826311(猪药)

地 址:中国•郑州市东风路金成国际广场6号楼

客服

禽药

猪药
在线留言